首页>湾区资讯>湾区数据

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转型跨越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4日来源: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

 4月11日出炉的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GDP实现3.07万亿元,同比增长6.7%,在五年里,实现从2万亿元稳步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继上海(2017年)和北京(2018年)之后,成为国内第三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广东视察,都来到深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深圳被接连赋予重大机遇、重大使命、重大平台: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一系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成为深圳特区实现历史新跨越的强大动力源。

  五年来,省委高度重视深圳的改革发展,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和前海合作区建设发展,明确特事特办机制,牵引带动全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也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注入活力。

  五年高水平的发展积累,让这座年轻的城市从先行先试,转向先行示范,更显生机勃勃。深圳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向世界展示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也成为广东这五年砥砺奋进、再铸辉煌的生动注脚。

  研发投入占比突破5%

  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

  楼上是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楼下是工程生物领域企业孵化空间……走进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这种“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打破空间隔阂,让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同一个屋檐下“亲密接触”、进而“喜结良缘”,这条“科研—转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链被形象地称为“沿途下蛋”。

  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创新为要。过去五年,深圳着力推动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已逐步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五年间,随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地建设,鹏城实验室、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一批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形成,深圳基础研究能力也实现稳步提升。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突破5%,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良好的环境吸引全球创新人才汇聚深圳。74位全职院士集聚,在站博士后超5000人、科技人才超过20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0万人……从当年的“孔雀东南飞”到如今的全球英才聚鹏城,一拨又一拨时代追梦人正在深圳的“创新链条”上爬坡跃升,助推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

  前海五年画出最美起笔

  续写更多“春天故事”

  风起潮涌,前海奋发。

  前海的五年变迁,成为深圳作为改革“闯将”、“探路”先锋在新时代实现新变化的缩影,也铺开了“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但是可以画最美最好的图画”的新征程序章。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扩展前海合作区发展空间,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是原来的8倍。

  扩区后的前海,迎来了“五区”叠加政策利好,具备空港枢纽、海港枢纽、会展商务、现代服务等国际湾区核心发展要素,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核心引擎的优势更加显著。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回望五年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深圳肩负更加重要的使命任务。

  2020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印发,以更大力度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为全国制度建设探新路。截至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

  主动作为,先行示范。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在总结深圳经济特区已复制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在5个方面共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公开推广。

  2022年初,《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印发,围绕科技、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6大领域推出24条具体措施,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准入环境、破除准入壁垒,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系列改革持续提升深圳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去年12月15日,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举行,大会洽谈签约项目超260个,涉及投资总额超8200亿元,签约项目和预计总投资额再创新高。

  面对世界经济的逆风和回头浪,国内外想创新、有点子、敢行动的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纷纷来深投资创业,彰显五年发展让国内外更加坚定看好深圳、看好广东、看好中国。

  开展学位建设攻坚战

  交出民生幸福高分答卷

  南连深圳湾、北通大学城,全长约13.7公里的大沙河生态长廊,犹如一条靓丽的城市项链,横亘在深圳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核心区域。

  五年里,城市经济总量的飞速跃升,推动民生幸福水平的进步,让深圳人更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深圳各级各部门坚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把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生态环境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

  面对学位不足的民生关切,深圳规划布局建设四大“高中园”,探索实施“大学区”招生办法,建设坪山高中园,着力开展学位建设攻坚战,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围绕医疗卫生短板,深圳印发实施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启动全新体制机制医学科学院建设,完善以23家区域医疗中心和20家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坚持“房住不炒”。去年,深圳率先建立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实施大规模住房建设计划,去年建设筹集公共住房9.65万套,供应4.23万套;建设筹集租赁住房11.7万套,新开工住房1528万平方米。深圳还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5个,让老旧小区居民生活更加舒适。

  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科学技术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首批项目开工建设,“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取得新进展,一批文化惠民基础设施让群众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在勇毅笃行中续写时代新篇章,五年脚踏实地的发展,让深圳在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道路上迈出坚实而有力的一步,正大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南方日报